日期:2025/04/09 18:04 來源:嘉峪關市融媒體中心
字號:[大][中][小]
近年來,嘉峪關市將婚俗改革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切口,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協同、文化浸潤、服務賦能”的多維治理體系,不斷推動婚姻文明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服務標準化:打造婚姻登記“零障礙”體系
以民眾需求為核心,創新實施“三減一優”工程:減材料,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減流程,實現7大類21項業務“一窗通辦”,婚姻登記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8分鐘,群眾滿意度達99.8%;減成本,免費提供證件復印等便民措施,打造“零收費”服務模式。優化“潮汐窗口”機制應對登記高峰。特別設立的“跨省通辦”專窗,已累計辦理異地業務687件,切實解決“多地跑”“折返跑”難題。
儀式莊重化:重構婚姻價值認知體系
嘉峪關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創新性地將頒證儀式納入結婚登記流程,并實現頒證常態化。舉辦“愛滿雄關?緣定七夕”等充滿意義的集體婚禮和集體頒證儀式,引導新人宣讀結婚誓詞、領取結婚證,使當事人在儀式中感悟到婚姻家庭所蘊含的責任與擔當,增加結婚登記的神圣感和幸福感,以及對配偶和家庭的責任感,進一步營造了“婚事新辦、婚事簡辦”的社會氛圍,推動婚俗觀念的轉變。在“七夕”等特定節日推出“為愛加班”“領證送鮮花”等特色服務,今年2月14日當天辦理登記量同比提升30%,新人幸福感滿意度達100%。
治理網格化:構建移風易俗長效機制
建立“1+3+N”治理架構:1個市級婚俗改革領導小組,3級聯動(市-鎮-村)工作網絡,N個自治組織(紅白理事會、鄉賢評理堂等)。將彩禮限額、宴席標準等納入17個行政村規民約,依托“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建立“教育引導+制度約束+獎懲激勵”機制。通過“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將抵制高額彩禮與文明積分掛鉤,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全市95%的行政村實現婚俗規范全覆蓋,形成“大事一起干、新風大家管”的治理新格局。
服務精準化:打造調解輔導全周期服務
嘉峪關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優化婚姻輔導服務,為愛情延續生機。構建“婚前-婚內-離異”三級服務鏈,在婚姻登記大廳內特設婚姻家庭輔導室,為前來辦理離婚登記的當事人提供免費的婚姻家庭政策咨詢和離婚協議起草服務。在辦理離婚登記過程中,工作人員耐心詢問當事人的離婚意愿,如遇猶豫不決的當事人,立即停止辦理,并勸其雙方當事人慎重考慮。離婚冷靜期勸導成功率達65%,家事糾紛調解滿意度92%。專業心理咨詢師與律師組成的輔導團隊,累計提供情感疏導1986次,幫助132對夫妻重歸于好。這一舉措有效預防了因離婚引發的婚姻家庭糾紛,減少了沖動引起的家庭破裂,促進了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
文化浸潤化:培育新時代婚俗文化生態
圍繞“婚事新辦、喜事簡辦”核心理念,嘉峪關市創新打造“線上+線下”宣傳矩陣。線上通過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發布《婚俗改革倡議書》,播放集體婚禮紀實片;線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道德講堂”“小板凳課堂”,組織“甘肅好人”移風易俗工作室志愿者走村入戶宣講,全方位引導人民群眾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婚姻權益,強化新人對家庭的責任意識,倡導文明婚姻家庭、和諧社會生活,引導群眾樹立“抵制高價彩禮是每個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意識,幫助廣大青年認清高價彩禮對婚姻的危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戀愛觀、婚姻觀,為愛“減負”,為幸福加分。
如今,嘉峪關市通過婚俗改革實現了“三個轉變”:婚姻觀念從“重財輕愛”向“重情輕禮”轉變,婚禮形式從“鋪張攀比”向“簡約莊重”轉變,社會風氣從“陳規陋習”向“文明和諧”轉變。這一實踐不僅為“六個典范”建設注入文明活力,更讓群眾在移風易俗中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為西部工業城市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雄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