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04 18:06 來源:武威市融媒體中心
字號:[大][中][小]
一城文明風,滿目和諧景。初夏時節,漫步武威街頭,武威大街小巷陽光和煦,清新空氣撲面而來,公共設施干凈整潔,車輛行人秩序井然,一幅整潔有序、文明舒適的美好生活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的二十大以來,武威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持續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注重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沁潤人心,文明實踐遍布城鄉,文明創建穩步推進。
堅定理想信念 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我們今天主要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宣講……”在永豐灘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場別開生面的政策宣講活動正在進行。
“庭院課堂”“板凳課堂”“田間課堂”讓黨的創新理論有了“鄉土風”,古浪小調、涼州賢孝,民勤曲子戲讓移風易俗、主流價值觀有了“文藝范”,理論+文藝的演出形式、接地氣冒熱氣的宣講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田間地頭,將鄉村振興、致富產業、民生保障等政策送到群眾“家門口”。
在古浪縣西靖鎮七墩臺村的村委會廣場上人潮涌動、熱鬧非凡。由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組織的新春送“理”走基層——“武小宣”移風易俗微宣講志愿活動正在這里舉行。
活動現場,“武小宣”青年宣講員用快板新唱《告別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拉開宣講序幕,緊接著互動脫口秀宣講《破舊更要立新》用通俗語言、活潑形式,將移風易俗的政策融入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最后國家級非遺“涼州賢孝”省級傳承人彈唱移風易俗新編選段和孝老愛親傳統故事選段將整場宣講活動推向高潮。
近年來,武威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市各級黨組織通過黨委(黨組)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三會一課”,推動黨員干部學深悟透,準確把握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廣泛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理論宣講,深入開展“武小宣”“理響涼州”“綠洲新聲”“昌松有理”“聲潤天祝”等面對面、互動化、分眾化宣講活動。持續深化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制作推出《文明武威 幸福之城》《文明武威 你我共建》等短視頻、微短劇。利用武威日報、武威電視臺、新武威和武威文明網、文明武威公眾號等媒體,講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凡人善舉等精彩故事,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武威文明網、文明武威公眾號編發稿件9815篇(條)。
突出價值引領 以文明培育筑牢精神高地
“文明城市人人創,文明成果人人享”“市民素質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行走在涼州城區大街小巷,公益廣告隨處可見。武威市將文明創建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相結合,與提升市民綜合素養、打造城市文明核心要素結合起來,形成了全社會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滲透各個領域,全力打造文明城市創建升級版。
武威市堅持提升價值引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范、團體章程之中,通過加強媒體宣傳闡釋,做好“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等公益廣告刊播展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風尚有機融入各類生活場景,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公共文化設施,精心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景觀小品。
一座城,因文明而美麗;一座城,因好人而溫暖。
每逢周末,國網民勤縣供電公司職工杜志虎都會為殘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戶和特困家庭等生活困難群眾送去生活用品,十幾年如一日,為困難群眾捐資捐物共計40余萬元。
道德的光芒溫暖人心,模范的力量催人奮進。郭萬剛、姜莉玲、楊斌、張延堂、賀建軍……一個個普通的平凡人,用善舉樹立起道德標桿,如同點點星光,向社會傳遞著道德的無窮力量。
武威市深入開展“德潤武威”道德實踐活動,持續深化“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培育推選各類先進典型666名,其中32人入選甘肅省道德模范、“甘肅好人”,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郭萬剛被評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組織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600多場次,承辦2024年甘肅省“道德模范走進文明城市基層巡講活動”專場報告會,同時,加強對生活困難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幫扶慰問,慰問80人次,發放資金37萬元,樹立德者受尊、德者有得的鮮明導向。
堅持以文化人 以文明實踐弘揚時代新風
“走,走,走,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一會乒乓球,天氣熱了,室內活動來一波!”“去陳紅的‘微家’坐坐,聽一聽最近咱們村的農產品銷售情況。”越來越多的人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當成了茶余飯后消遣解悶、活動健身、了解政策、感受節日氛圍的好去處,文明實踐陣地也成為了更多鄉村人家精神輸出的新選擇。
“走,去村里的積分超市兌換東西……”前些天,天祝縣天堂鎮天堂村的群眾來到村里的“積分超市”,兌換食用鹽、洗衣粉、牙膏等生活用品,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武威市持續探索特色鮮明的實踐載體和方法路徑,持續推廣文明股、“道德儲蓄所”“一碗燴菜辦喪事”等文明鄉風治理典型經驗和做法,“道德儲蓄所”儲蓄道德積分68.24萬分,兌換積分31.45萬余分,文明股分紅1925戶,文明積分超市兌換活動1716場(次),評選“一碗燴菜辦喪事”示范村192個。
武威市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動陣地建設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提升。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全覆蓋,累計打造標準化所(站)333個,建成“甘肅好人”文明實踐品牌工作室9個,培育文明實踐基地46個,探索建設文明實踐露天影院1個、“文明實踐微家”100個、“文明實踐驛站”48個、“文明實踐禮堂”11個,上線運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在線開展各類活動5.3萬余場次,通過“五單制”服務模式,點對點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志愿者服務時長達337萬小時。累計發布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清單653項,培育形成了“鄉里鄉親·小善大愛”“流動惠民大廳”等品牌項目50個。常態化組織開展“十個100”優質資源下基層活動和“文明實踐·周五有約”優質資源進社區品牌活動,“十個100”優質資源下基層工作入選2024年全省首批5個文明實踐創新機制之一。
統籌城鄉發展 以文明創建增進民生福祉
漫步涼州城區大街小巷、樓宇之間,游園綠地隨處可見,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干凈整潔、面貌一新,每一處變化都讓涼州城區老舊小區重新煥發出“精氣神”。
坑洼不平的“糟心路”變成“幸福路”,老舊小區“臟亂差”變身“潔凈美”,走在武威街頭,道路整齊干凈、四通八達,游園設施齊全、利民便民,小區墻白頂亮、景美梯凈,街道拆違治臟、路平街凈,一條條“斷頭路”突破“瓶頸”暢順通行,一個個老舊小區升級“涅槃”,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讓每個人的幸福指數“原地升級”。
“我們小區建成已有20多年了,基礎設施老化,下水管道經常出問題,改造后再不用為下水問題操心了。”涼州區西大街東小井社區居民周明在小區管網改造后高興地說。
夏日的午后,在地質新村小區里,居民在健身器材上悠閑健身,老人們三五為伴,曬著太陽,整個小區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的氛圍。看著自己居住多年的小區大變了樣,居民們心里樂開了花。
“通過改造,我們小區煥然一新,坑洼的路面不僅平整了,還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增加了停車位,添置了不少綠化和公共設施。”居民王學芝高興地告訴記者。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一聲聲發自內心地肯定,充分說明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地質新村小區是武威市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在武威市,老舊小區通過“微改造”實現華麗變身,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得到解決,居住得更安全更舒適,百姓曾經的美好期盼都成為現實。
武威市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提升行動”“城市環境風貌十大整治行動”“631”專項攻堅整治提升行動和“六聚焦六解決”專項整治等一系列行動,停車難、闖紅燈、“飛線充電”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新(改)建城市公園12個、小游園94個,改造提升老舊小區698個,打通“斷頭路”58條,新增盤活停車設施451處、停車泊位4.76萬個,規范提升城區便民市場16個,治理背街小巷130條,硬化道路157.5萬平方米,清理陳年垃圾8.36萬噸,拆除各類圍墻9.67萬米,規整改造架空線纜3.6萬米。
武威市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扎實推進全域、全員、全面、全程創建,一體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創建市級以上文明村鎮352個、文明單位309個、文明家庭88戶、文明校園122所。2025年,武威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武威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6個單位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古浪縣干城鄉富民新村等5個村鎮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武威一中等2所校園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杜志虎家庭等2個家庭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參與度不斷擴大。
文明新風撲面而來,魅力之城向美而行。武威市將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勇毅前行、開拓創新,讓文明之花從一處處精致的“盆景”,蔓延成遍布全社會的壯麗“風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攀登新高峰,全力打造讓人民群眾倍感幸福的美好家園。